Sunday, November 30, 2008

讓黃金與美元重新掛鈎

個idea同宋鴻乒一樣! <貨幣戰爭>好好看!!!

(明報)11月29日 星期六 05:10
【明報專訊】英國 《金融時報》11月24日評論文章

作者:By Richard Duncan(金融分析師、《The Dollar Crisis: Causes, Consequences, Cures》一書作者)

2008年9月的一系列事件,包括「兩房」與AIG的國有化、美國 投資銀行的殞落、布殊 政府的7000億元救市方案,都反映一個事實——實驗了37年的法定貨幣和浮動匯率體系,已經災難性地失敗。

1971年尼克遜宣布關閉「黃金之窗」,即中止美元 對黃金的平價兌換關係,一手摧毁了「布雷頓森林國際貨幣體系」。其後,各式各樣以劣質貨幣(美元)為本的荒唐信貸工具,如雨後春筍般湧現。當中最致命的瘋狂例子,是不受監管的衍生市場的增長,這個市場竟然膨脹到有600萬億美元的價值,相當於地球上每個人佔約10萬美元。

在「布雷頓森林體系」解體後的「美元本位制」下,經濟增長是由信貸增長推動的。在美國,總信貸對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,從1969年的150%,飈升到2007年的350%。信貸為美國人提供了消費所需的錢,也引來了大量進口貨,對美國貿易平衡造成破壞性的衝擊。到2006年,美國的經常赤字達到幾乎8000億美元。

「美元本位制」令美國政府能透過印發更多美鈔來付帳,全世界充斥這種濫發的貨幣,導致經濟不穩蔓延全球。油國把手上累積的「石油美元」再度投資,導致了1970年代的拉美經濟泡沫、然後是1980年代的第三世界債務危機。

日本 對美國貿易順差的增加,令日本地產價格在1980年代後期火速攀升,結果1990年泡沫爆破後,日本經濟沉淪了足足10年。接下來的,是亞洲多國經濟的奇蹟崛起和泡沫爆破。每一趟有經濟體系出現激變,都是來自美元的過度湧入。

布雷頓森林的崩潰,也令世界主要貨幣與黃金價格脫鈎,各國央行 從此都可隨意開動印鈔機。從2001年到今天,美國以外的各國央行,就印發了相當於約6萬億美元的鈔票,這從全球外匯儲備在同期大增7倍可見一斑。

這些國家利用新發行的錢,一方面購入美元,另一方面又抑壓本國貨幣,使之兌美元不會升值,藉以維持貿易上的優勢。後來,當這些錢用來再投資於美元資產,就輪到美國形式泡沫。

世界各國央行購入美國國債,推高了美債的價格。但美國國債的數量,還不足以吸納各國的貿易盈餘收益,所以各國央行又轉而投資於「兩房」的債務產品,令「兩房」有財力保薦了全美超過一半的按揭資產,最後才出事。

不合理的超低利息再加上「兩房」的支持,令美國房地產急升,成為幾年前科網泡沫爆破之後的又一泡沫。然而,美國樓市泡沫膨脹得太大了,它的爆破令全國金融系統捲入危機,也令英美模式的金融資本主義信譽破產。

我們必須從這場危機汲取的教訓是,「金本位制」才能帶來真正的自由市場資本主義,一個法定貨幣體制所造就的「自由市場」,是無法與之比擬的。當日尼克遜將美元與黃金脫鈎,就改變了英美經濟模式的本質,最終也摧毁了這個模式。

世界不能在一夜間回復金本位制,除非它經過殘酷的信貸緊縮和全球衰退。不過,我們也不能假裝什麼都沒改變,假裝全球經濟能繼續在美元本位制之下運作。我們是時候召開一個全球領袖的會議,商討如何過渡至一個新的國際金融體制。早前的20國集團峰會,遠未能做到這個目的。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