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報即時經濟新聞 2008年7月1日 (16:48)
新華社發表文章,評論熱錢的進出,被視為威脅中國經濟的利劍。
文件指出,近期中央召開的省區市和中央部門主要負責人會議明確指出,要進一步加強金融監管,切實防範金融風險。國家多個部門已對熱錢問題高度關注。
外匯管理局局長胡曉煉在對熱錢問題多次調研後明確指出,要防範套利投機資金通過貿易、商業信用等渠道進行跨境轉移,加強對短期外債的控制,採取措施加強跨境資本流動管理。
熱錢又稱游資或投機性短期資本,是造成全球金融市場動蕩乃至金融危機的重要根源。無論是發生在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機,還是97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,熱錢都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。
中國社科院日前說,五年來流入中國的熱錢規模約為1.75萬億美元,刷新了此前關於中國有8000億美元熱錢的判斷。不過,與熱錢規模相比,更為重要的事實是,如今不明來歷的海外資金湧入中國的速度沒有減緩。
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金融研究中心秘書長張明說,總結熱錢進入中國的渠道,可以概括為經常項目、資本項目和地下錢莊三大類。今年以來,外匯儲備的異常增長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人們對熱錢湧入的判斷。
中國社科院金融所所長李揚分析指出,中美利差、人民幣升值因素,以及中國資本市場、房地產市場等資產價格快速上漲帶來的利潤誘惑,是海外熱錢快速進入的重要原因。2003年以來,國內房地產需求走高並一直處於高速增長階段,為追求可觀的房地產投資回報,境外大量熱錢開始進入中國房地產市場。在過去兩年來中國A股市場高歌猛進之時,海外熱錢開始轉移戰場,更多地進入到中國資本市場。
張明認為,在當前資本市場趨冷的情況下,一部分熱錢正在進入到民間借貸市場。在從緊的貨幣政策調控下,商業銀行收緊信貸,沿海中小企業用資出現緊張,這給熱錢進入提供了新的藏匿之所。
張明說,雖然目前的研究還不能得出具體數據,但這種方式在全國已具一定規模,同樣的方式也存在於大中城市的房地產信貸領域。
當熱錢的投資回報開始變得撲朔迷離之時,一部分熱錢乾脆存入中國的銀行,以賺取10%以上穩定收益。
華爾街一家對沖基金的工作人員王晨揚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,現在最好的投資就是把美元兌換成人民幣,然後把它們放進中國的銀行。今年以來,他在紐約工作的一些朋友通過國內親屬,紛紛把美元兌換成人民幣。熱錢湧動的暗潮還出現在香港。在國內大宗商品期貨交易、貴金屬開採等領域,也出現了熱錢的身影。
中國建設銀行研究部高級經理趙慶明說,過多熱錢進入中國會放大市場的流動性,加大通脹壓力。而投機資金進入到股市、樓市後,容易推高資產價格,製造泡沫。
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說,大量熱錢進入會加大外匯佔款規模,還會影響到貨幣政策的正常操作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